
河北威縣梨產業園區入口(通訊員 趙國華 攝)
一朵花,能否“四兩撥千斤”地撬動起縣域經濟發展?河北邢臺威縣人的回答是肯定的。威縣人對于梨花的情感,不僅是賞春踏青時的一句贊美,還是全家老小的衣食所托,是促進產業融合發展、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助力鄉村振興的推手,是全縣人民苦心經營超百年的“金飯碗”。

河北威縣萬畝梨園(通訊員 趙國華 攝)
一朵小白花延長產業鏈
春風徐徐來,梨花處處開。河北威縣梨花節在章臺鎮魚堤村開幕,為落實好常態化疫情防控,百萬網友通過屏幕“云”賞梨花。

威縣魚堤百年梨園梨花競相綻放(通訊員 趙國華 攝)
閱過人間萬家春色,不及枝頭梨花一瞥。魚堤村,村民種梨歷史可追溯至清代,村內擁有百年梨樹上千株。
汗珠子澆出幸?;?/p>
河北威縣魚堤村的張品秋,則圍繞這朵小梨花,做起“新農人”。
2013年開始,省、市、縣各級專家陸續來到威縣,進農田、講技術。也是從那時起,張品秋在果樹地里學起科技種樹。掐花、疏果、拉枝、施肥、澆灌……果樹生長中,每一個環節皆學問。老師教得起勁,學員學得用功,通過最后的考核,學員們便能取得農民技術員或者助理技師證書。

威縣果農向大家展示豐收的秋月梨(通訊員 趙國華 攝)
“六化”打造梨產業標準綜合體
“早在2013年,專家教授團把脈威縣農業發展,便提出構想:在西沙河流域建設10萬畝綠色A級梨產業帶,探索一條生態與經濟雙贏的梨產業之路。”威縣梨產業協會理事長劉明亮介紹。
如今,該縣步步深耕,層層布局,已經將梨產業打造成“六化”產業標準綜合體。“六化”即規?;?、標準化、組織化、品牌化、智慧化、融合化。
“現有10萬畝梨園,梨產業成為拉動全縣7個鄉鎮104個行政村的致富快車。”劉明亮說,未來威縣將進一步擴大種植規模,產量達到30萬噸以上,優質果率超過80%,不僅讓更多農民致富,還能實現出口創匯。
邢臺學習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