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學名 紅蜘蛛
拉丁學名 Tetranychus cinnbarinus
別 稱 紅葉螨
動物門 螯肢亞門 蛛形綱 廣腹亞綱 蜱螨目 葉螨科 害蟲 寄生豆科等多種蔬菜 繁 殖 1年13代
外形特征
(1)成螨長0.42~0.52毫米,體色變化大,一般為紅色,梨形,體背兩側各有黑長斑一塊。 雌成螨深紅色,體兩側有黑斑,橢圓形。
(2)卵圓球形,光滑,越冬卵紅色,非越冬卵淡黃色較少。
(3)幼螨近圓形,有足3對。越冬代幼螨紅色,非越冬代幼螨黃色。越冬代若螨紅色,非越冬代若螨黃色,體兩側有黑斑。
(4)若螨:有足4對,體側有明顯的塊狀色素。
習性
主要危害茄科、葫蘆科、豆科、百合科等多種蔬菜作物。
害蟲紅蜘蛛形狀
分布范圍
發生規律
紅蜘蛛主要以卵或受精雌成螨在植物枝干裂縫、落葉以及根際周圍淺土層土縫等處越冬。第二年春天氣溫回升,植物開始發芽生長時,越冬雌成螨開始活動危害。展葉以后轉到葉片上為害,先在葉片背面主脈兩側為害,從若干個小群逐漸遍布整個葉片。發生量大時,在植株表面拉絲爬行,借風傳播。一般情況下,在5月中旬達到盛發期,7至8月是全年的發生高峰期,尤以6月下旬到7月上旬危害最為嚴重。常使全樹葉片枯黃泛白。該螨完成一代平均需要10至15天,既可營兩性生殖,又可營孤雌生殖,雌螨一生只交配一次,雄螨可交配多次。越冬代雌成螨出現時間的早晚,與寄主本身的營養狀況的好壞密切相關。寄主受害越重,營養狀況越壞,越冬螨出現的越早;反之,到11月上旬仍有個體為害。 [2]
防治
1. 本身的生活習性決定。紅蜘蛛繁殖力強,一年發生多代,發育速度快,周期短,兩性、孤雌均可繁殖,適應性強,傳播方式廣。
2. 氣候。對大多數紅蜘蛛來說,均屬于高溫活動型。溫度的高低決定了紅蜘蛛各蟲態的發育周期、繁殖速度和產量的多少。干旱炎熱的氣候條件往往會導致其大發生。因此,一定在高溫干旱季節來臨之前及時防治。
3. 天敵。害蟲的自然天敵種類和數量很多,主要有深點食螨瓢蟲、束管食螨瓢蟲、異色瓢蟲、大、小草蛉、小花蝽、植綏螨等,它們對控制害蟲種群數量起到積極作用。因而,在防治害蟲時勿傷天敵。
4. 化學防治。使用10%苯丁噠螨靈乳油(如國光紅殺)1000倍液或10%苯丁噠螨靈乳油(如國光紅殺)1000倍液+5.7%甲維鹽乳油(如國光樂克)3000倍液混合后噴霧防治,建議連用2次,間隔7-10天。
(1)人工防治在越冬卵孵化前刮樹皮并集中燒毀,刮皮后在樹干涂白(石灰水)殺死大部分越冬卵。
(2)農業防治根據紅蜘蛛越冬卵孵化規律和孵化后首先在雜草上取食繁殖的習性,早春進行翻地,清除地面雜草,保持越冬卵孵化期間田間沒有雜草,使紅蜘蛛因找不到食物而死亡
花卉防治
在栽培花卉過程中,紅蜘蛛是常見的破壞者,受其害的有月季、米蘭、茉莉、金桔、海棠、桂花、佛手等花。這種蟲子個體很小,不到1 毫米,圓形或卵圓形,桔黃色或紅褐色,由于體小不易發現,一旦發現其為害時,往往花卉受害已是比較重了。這種蟲子為害方式是以口器刺入葉片內吮吸汁液,使葉綠素受到破壞,葉片呈現灰黃點或斑塊,葉片桔黃、脫落,甚至落光。
此蟲喜歡高溫干燥環境,因此,在高溫干旱的氣候條件下,繁殖迅速,為害嚴重。蟲子多群集于花卉葉片背面吐絲結網為害。紅蜘蛛的傳播蔓延除靠自身爬行外,風、雨水及操作攜帶是重要途徑。
防治紅蜘蛛為害,平時應注意觀察,發現葉片顏色異常時,應仔細檢查葉背,個別葉片受害,可摘除蟲葉;較多葉片發生時,應及早噴藥,常用的農藥有克螨特、三氯殺螨醇、樂果、花蟲凈、速滅殺丁等。家庭養花可備花卉噴霧器,在400 毫升水中,克螨特或速滅殺丁或花蟲凈可滴入4 滴(相當于2000 倍藥液),用三氯殺螨醇或樂果可滴入8 滴(相當于1000 倍藥液),加藥后搖勻,隨即噴灑,噴藥要求均勻、周到,尤其要注意噴好葉背。噴藥時,最好將盆花移到室外進行,若在室內噴藥,切勿接近食物、用具。每次用畢,把多余的藥液倒出,用清水把噴霧器洗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