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門頭溝區國家蜂業產業化綜合標準化示范區介紹
謝旭東1,辛金艷2
(1.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北京 海淀 100093;2.綠純(北京)生物科技發展中心,北京 門頭溝 100230)
國家農業標準化示范區項目是由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面向全國下達,意在加強全國農業標準化管理水平,促進農業增產增收增質,提高農民綜合收入的工作。綠純(北京)生物科技發展中心從2005年起,積極開展蜂業標準化生產的建設工作,先后成為了“北京市農業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和“中國養蜂學會的全國蜂產品安全與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2014年在總結既往標準化工作的基礎上,綠純(北京)生物科技發展中心承擔了“北京市門頭溝區國家蜂業產業化綜合標準化示范區”項目的建設工作,經過3年的努力圓滿完成了項目建設的各項任務要求。在開展國家蜂業產業化綜合標準化示范區項目的建設過程中,深深感受到標準化生產技術的提升和新型養蜂生產技術的引進推廣,顯著提高了蜂農的養蜂生產綜合收入,因此,企業將蜂業扶貧脫低工作與項目建設相結合,開展蜂業幫扶村企對接、戶企對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示范區基本情況
蜜蜂養殖是北京郊區(尤其是山區)比較主要也是比較傳統的養殖項目之一,門頭溝地區蜜蜂養殖數量約3萬群左右。門頭溝區位于北京城區正西偏南,屬太行山余脈,多山,是顯著自然特點,全區總面積1455平方公里,山區占去了98.5%,由于山區耕地少,支柱產業少,農民收入低,但是自然環境好,蜜源植物豐富,非常適宜發展蜜蜂養殖。為了更好的發展區域蜂業經濟,做大做強蜜蜂產業,將蜜蜂養殖這一投資小、見效快、無污染的生態環保型產業發展成為門頭溝區的重點養殖業,使蜂業經濟為北京生態涵養區建設做出貢獻,2014年-2016年,綠純(北京)生物科技發展中心(以下簡稱“綠純生物”)向國家標準化委員會申報并承擔完成了國家蜂業產業化綜合標準化示范區建設,通過三年的項目實施,帶動近400余戶蜂農養蜂致富,2016年增收近440萬元;并使門頭溝區蜂產品生產得到有效規范,更好地提高蜂產品品質,以優異成績通過了項目的驗收。
綠純生物采用“養蜂農戶﹢合作社﹢龍頭企業”的組織形式推廣標準化生產,針對門頭溝區養蜂業還存在的養蜂用具老舊、綜合收入偏低、養蜂人員老齡化、蜂群管理和養蜂用藥治病缺乏相關標準及規范、采收產品不符合相關要求、自已管自己、基本靠天收等實際情況,結合企業自身多年來發展標準化養蜂生產的經驗,從物資、生產技術、采購銷售等全方位的進行幫扶,向養蜂戶提供養蜂生產過程中產前、產中、產后的技術、銷售和信息服務,按照國家標準和企業標準統一組織蜂農進行養蜂生產,并以高于市場價的保護價格進行收購后統一品牌銷售,達到提高蜂產品品質、提高養蜂生產附加值、提高蜂農收入,帶動村民養蜂致富,使養蜂農戶和龍頭企業經濟效益雙贏的目的,共享蜜蜂養殖標準化生產這一甜蜜事業。
2 主要做法
幫扶農戶利益聯結方式,鼓勵農戶從事養蜂生產,給蜂農提供產前、產中和產后的技術服務及幫扶。由福建農大蜂學專業畢業的張傳武同志擔任組長,帶領企業技術人員開展蜂農培訓工作,并聘請國內行業知名的蜂業專家擔任顧問及提供專業技術支持,分片分組負責提供給蜂農在生產中從對標準的了解、學習、實施全過程跟蹤服務。
2.1 加強先進養蜂生產技術的培訓推廣工作,提高傳統蜂產品的品質:
2014年以來,多次舉辦養蜂生產技術培訓班,推廣無公害、綠色養蜂生產技術;企業技術人員和聘請的蜂業專家采用舉辦蜂業技術培訓班、走訪農戶、外出考察學習等方式先后培訓蜂農及蜂業管理人員1200余人次,并成立了技術服務小組,分片分組負責提供給蜂農在產前、產中和產后全過程跟蹤服務,確保技術服務到戶。
2016年免費為對口幫扶村蜂農發放45萬元專利設備,用于巢蜜生產和蜂膠采收;免費發放4000多只的優質蜜漿型種王,并請蜂業專家進行了蜂蜜生產、蜂王漿生產等方面新型生產技術支持、培訓和后續跟蹤服務。因為對低收入農戶進行全過程控制,從免費發放投入品到技術幫扶到采收服務,最后又以高于市場價的保護價格進行收購,所以打消了蜂農的疑慮,受到了蜂農的積極配合,產品質量有保證,對企業的生產和銷售都起到了良好的推動效果。
其中,免費發放給蜂農的新型養蜂生產設備“巢框式巢蜜盒”,通過標準化推廣應用,效果顯著,使參與應用新型養蜂設備的蜂農蜂蜜價格由每公斤12元升至35元,增收近三倍;專利產品“蜂膠采集器”為每個蜂群增收達50元,這些新設備和技術的標準化推廣應用,幫助蜂農提高了飼養規模,減輕了勞動強度,增加了收入,蜂農增收20%以上,戶均收入達到了四萬余元,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
2.2 保障蜂農的利益,提高農民收入:
保障蜂農的合法利益,提高蜂農經濟收入,幫助蜂農脫貧是企業的基本任務。多年來一直統一給蜂農免費提供優質種蜂王、養蜂用具及養蜂用相關物資等;額外給貧困村沒有養蜂的農戶發放蜂箱、蜂群和幫扶金,鼓勵幫助農戶從事養蜂生產,并在每年秋季組織的蜂產品交售活動中,采取高于市場15-20%的保護價形式,收購蜂農生產的達到質量標準的蜂產品,同時在蜂產品交售活動中聘請中國農科院的專家到現場,為蜂農提供養蜂生產過程中,從育種、飼養管理到病蟲害防治等全方位的養蜂技術咨詢指導。
2.3 積極開展對外聯系,拓展信息溝通渠道:
為了促進蜂農提高養蜂技術,增加收入,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組織蜂農參觀學習,請養蜂專家講授養蜂技術,特別是向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專家學習,廣泛收集信息,為全區蜂農服務。綠純生物了解到冬季反季節果蔬生產進行蜜蜂授粉,不但可以為果蔬生產增收,還可以為蜂農增加收益,互相取得經濟效益。經過同專家多方論證,由綠純生物負責提供蜜蜂授粉期間的全程技術服務,完成這一工作是完全可行的。依照北京市蜜蜂授粉的相關技術標準,先后組織貧困戶的蜜蜂1500余箱,在冬季為昌平區、豐臺區、朝陽區的農業園區反季節種植的草莓等果蔬進行蜜蜂授粉,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使每箱參加授粉的蜜蜂當年增收達到200至400元。
2.4 推廣產業化管理,提高綠純生物的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為蜂農服務的各項規章制度:
提高養蜂技術水平和生產加工能力,是提高養蜂經濟效益的有力保證。2014年以來,在全區范圍內開展推廣標準化產業化養蜂生產,并組織技術服務小組服務到戶。同時,制定和完善了“綠純蜂業基地管理制度”、“綠純蜜蜂病蟲害防疫制度”、“綠純蜜蜂養殖生產規程”、“新型養蜂用具使用標準”等,配合龍頭企業完成了新產品“王臺型蜂王漿食品安全企業標準”、“巢蜜生產及食品安全企業標準”等規章制度和產品質量標準四十六套,要求綠純金蜜蜂養殖專業合作社、幫扶貧困村的全體蜂農嚴格按照制定的各項管理制度、產品標準進行蜜蜂的飼養管理和蜂產品的采收加工生產。通過嚴格標準產業化的管理措施和完善的技術服務體系,使蜂產品質量得到了大幅提高。
在“北京市門頭溝區國家蜂業產業化綜合標準化示范區”項目的三年建設周期里,綠純生物總結歸納項目建設實施過程中的技術積累和經驗,先后參與了《巢蜜》、《王臺型蜂王漿》兩個國家標準和《蜂膠生產技術規范》、《蜂膠乙醇提取工藝規范》兩個行業團體標準的起草編制工作,期間,恰逢國家開展精準扶貧工作的關鍵時刻,綠純生物主動將國家蜂業產業化綜合標準化示范區的建設工作與精準扶貧有機結合,先后在門頭溝區讓對接了兩個貧困村和50余個貧困戶,為北京市房山區和江西省贛州市蜂業精準扶貧工作提供幫助和支持,因此還參與了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和中國蜂產品學會《精準扶貧 養蜂扶貧標準化技術報告》的編織起草工作。蜂業標準化生產有效助推了蜂業精準扶貧工作的效率提升,為全國開展蜂業精準扶貧工作發揮了積極地啟迪和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