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1gjim"></pre>
      <pre id="1gjim"></pre>
    1. <th id="1gjim"></th>
      
      
    2. <strike id="1gjim"><video id="1gjim"></video></strike>
      <strike id="1gjim"><sup id="1gjim"></sup></strike>
      <big id="1gjim"></big>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資訊 ? 創新發展 ? 正文

      山地大省云南的糧食增產秘密

      發布日期:2021-02-04??瀏覽次數:458
      核心提示: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 | 山地大省云南的糧食增產秘密云南地處我國西南邊陲,連綿的大山雄偉壯觀、美不勝收,卻也成了當地農業發展的屏障:全省94%的國土面積是山區,只有6%的面積是平壩。然而,云南省近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頗讓人意外:十三五時期,云南糧食連年增產。2020年,云南全省共產出糧食1896萬噸,產量、單產都創
       



      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 | 山地大省云南的糧食增產秘密

       

       

       

      云南地處我國西南邊陲,連綿的大山雄偉壯觀、美不勝收,卻也成了當地農業發展的屏障:全省94%的國土面積是山區,只有6%的面積是平壩。

       

      然而,云南省近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頗讓人意外:“十三五”時期,云南糧食連年增產。2020年,云南全省共產出糧食1896萬噸,產量、單產都創造了新中國成立以來云南糧食生產的最高水平。

       

      云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普洱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供圖

       

      云南的糧食生產佳績,與該省的耕地保護工作密不可分。近日,《中國自然資源報》記者走進文山、普洱等市(州),探訪云南省耕地保護工作取得的成效和經驗做法。

       

      嚴守紅線 在保耕地與修高速之間找到平衡點

       

      “除生態環境不宜修高速公路的4個縣之外,用3年時間實現其他125個縣(市、區)縣縣通高速。”2017年,一場縣域高速公路“能通全通”工程攻堅戰在云南省打響。

       

      對于地處滇桂黔三省交界地帶的羅平縣來說,云南(曲靖)至廣西(百色)高速公路的建設,無疑會為這座素有“滇東門戶”之稱的縣城注入新的經濟發展活力。

       

      2018年6月27日,曲靖市交通運輸局同意云南(曲靖)至廣西(百色)高速公路羅平阿崗至八大河段項目分期實施。

       

      然而,隨著實施過程中項目設計的優化,線路發生了改變,需要占用的耕地面積增加。“調整方案后用地規模約373.5畝,其中80%需占用平壩里的永久基本農田。”云南省自然資源廳耕地保護監督處副處長鄧宏說。

       

      在山地占國土面積94%的云南,位于山谷間的平壩尤為珍貴。全省約22%的耕地在平壩里,且大部分是優質耕地。要占耕地,就得補充同等數量和質量的耕地,這對于優質耕地后備資源嚴重不足的云南,談何容易?

       

      2020年6月18日,云南省自然資源廳組織專家對該項目的選址調整方案進行了實地踏勘論證。在對羅平東連接線踏勘時,專家組認為該連接線的選址穿越了羅平縣城周邊的平壩,占用了大量優質耕地,將平壩連片的永久基本農田進行了分割,不符合嚴格耕地保護和節約集約用地原則,要求建設單位和設計單位調整選址方案。

      路不能不修,口糧田不能不保,該怎么辦?

       

      云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普洱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供圖

       

      為了找到一個盡可能平衡的辦法,羅平縣政府多次召開專題會,同曲靖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交通運輸局以及建設單位、設計單位共同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

      經過10個方案的比選以及一番深思熟慮之后,最終確定:羅平東連接線長度由原來的6.9公里改為1.7公里,路基由原來的24米寬改為12米寬。調整后,項目總用地規模比原方案減少了約288.4畝,所占耕地比原方案減少約258.9畝,并且成功避讓了全部永久基本農田。

       

      羅平縣的做法只是云南在耕地保護工作中加強源頭性管控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云南省委、省政府嚴守耕地紅線,要求各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會同發展改革、工業和信息化、住房城鄉建設等部門,在云南省縣域高速公路‘能通全通’等重大建設項目踏勘選址、規劃設計、建設實施過程中,不斷健全耕地保護聯動機制,強化項目選址踏勘,優化項目布局和工程方案,充分避讓耕地特別是水田。”云南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趙喬貴說,“正是得益于這樣的‘嚴防死守’,云南省上下合力實現了‘耕地紅線守得住、糧食安全保得住’的目標。”

       

      整治土地 探索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發展模式

       

      北緯23.5度,是北回歸線的緯度,也是位于滇東南的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的一個標志,北回歸線正好從這里穿越。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文山州的光、熱、水、氣等條件得天獨厚,農作物品種多元。然而,種類多元的背后并非沒有隱憂。

       

      一方面,比起種糧食,種中藥材、水果等經濟作物的收益高,為增加收入,農民的種糧意愿逐年下降;另一方面,大量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能夠種地的人越來越少,導致一些新開墾的耕地被撂荒、新墾造的水田旱作化。這些都是近年來文山州耕地保護和占補平衡面臨的痛點。

       

      為了消除這些痛點,文山州一直不斷地嘗試和探索。

       

      云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普洱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供圖

       

      2019年,云南二十三度高原特色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文山州成立。“該公司是文山州組建的州級土地開發投資有限公司的子公司??偣矩撠煷碇菡c各縣合作,全面推進土地整治項目實施。”文山州土地開發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付聯翔介紹。

       

      位于硯山縣干河彝族鄉的紅舍克土地整治項目是文山州土地開發投資有限公司負責的項目之一。

       

      “以前這里都是山地和石頭,很不平整,難以進行機械化耕作。”付聯翔說,“我們接手后,通過土地整治,將這里改造成平整的梯田,修建引水灌溉溝渠和機械化耕作道路,大大提高了項目區的機械化耕作率。”

       

      如今,改造后的紅舍克項目區變身為“田成方、地成塊、路相通、渠相連、地平整、機可耕”的高效農業生產區。“我們與湖南隆平種業有限公司開展了技術合作,選取優質米種,采用無人機飛播技術,省去了過去的移栽環節,比傳統的人工播種節省了20%的成本,產量和收益卻提高了20%。”付聯翔說,“目前,紅舍克項目區已全部完工。我們種了2768.53畝水稻,產量約113萬公斤。隨著土地逐年熟化,產能還將持續提升。”

       

      云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普洱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供圖

       

      “投資、流轉、管護、經營一體模式”讓文山人對種地有了新的認識,也解決了“誰來種地”的難題。紅舍克村村民李強告訴記者,將自家整治后的土地租給農業公司后,每年可以獲得1000元/畝的租金。而在一些需要勞動力的生產環節,公司會優先雇用像他這樣家在項目區的村民,每月會有3000元的勞動報酬,既能賺到錢又能照顧家。

       

      “通過‘藏糧于技’,不僅極大地改善了項目區的生產條件,提升了耕地質量和糧食產能,還增加了當地政府補充耕地儲備,提升了耕地占補平衡保障能力。同時,當地農民增收了,州級國企發展的路子也更寬了。”文山州副州長李英杰說。

       

      強化督導 確保占補平衡補充耕地數量真實質量可靠

       

      在普洱市,有一支特殊的督導隊伍。哪里有補充耕地項目實施,哪里就能看到他們的身影。

       

      2020年以來,景谷縣勐班等兩個鄉的土地整治(補充耕地)項目,因灌溉設施不全、田面平整度不夠等問題,遲遲不能驗收。發現問題后,督導組立即展開督導,及時與各方溝通協調,制定整改措施,明確整改期限。最終,在督導組的強力督導下,僅用了一個月,“問題項目”便達到了水田建設標準,順利完成部、省新增耕地核實認定,備案入庫水田規模666.7畝。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基礎設施新增建設用地不斷增加,普洱市的耕地占補平衡保障壓力越來越大。一方面,項目用地耕地占補平衡需求大,補充耕地任務重,僅靠財政資金實施補充耕地項目已難以保障;另一方面,由于各縣分散實施,資金、技術、管理不到位,對補充耕地的進度、質量監管難度不斷加大。

       

      2017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強耕地保護和改進占補平衡的意見》出臺,為普洱市指明了方向。2018年8月,普洱市提出用2年~3年時間全力挖掘補充耕地后備資源潛力,基本實現普洱市耕地占補平衡有余,并為云南省落實耕地占補平衡作貢獻。為解決財政資金不足的難題,普洱市政府積極拓寬資金來源渠道,由普洱市政府統籌利用政府投資平臺,大膽吸引金融資本和社會資本參與實施補充耕地項目。

       

      云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普洱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供圖

       

      但是,新的問題隨之而來。隨著國家不斷強化耕地保護政策,占補平衡的要求越來越嚴格。2019年全國啟動儲備補充耕地核查,經過近一年的核查,云南省由于新增耕地不實、撂荒、未用于占補平衡就變為園地林地等原因,儲備補充耕地被大量核減。

       

      “過去占補平衡項目都是由政府投資,現在引入金融資本及社會資本后,一些縣鄉的重視程度不夠,尤其是對耕地占補平衡新方式、新要求理解不深,認識不到位,導致項目進展緩慢、實施質量堪憂。”普洱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耕地保護科科長羅同剛說。

       

      為盡快扭轉被動局面,普洱市委、市政府加大統籌協調力度,建立了普洱市耕地占補平衡項目督察機制,由普洱市人大常委會主任任總督察,務必將耕地占補平衡工作不折不扣地落到實處。“總共成立了六個督導組,由普洱市人大、政協領導帶隊,組員全部根據需要從自然資源、林業、水利等相關部門抽調。”同為督導組成員的羅同剛告訴記者。

      督導組成立后,定期對普洱市的占補平衡項目推進過程進行實地督察,形成督導意見,對項目推進過程中的問題,要求縣(區)政府常務會進行專題研究,對于項目實施緩慢、新增耕地質量不高等問題提出整改要求。

       

      “雖然督察機制僅運行了不到一年時間,但各縣鄉在思想上已經有了轉變,都能夠把占補平衡放到首位來抓,嚴格落實占補平衡新要求,確保新增耕地數量真實、質量可靠。”普洱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督察機制也改變了過去自然資源部門“單打獨斗”的局面,讓“大家用、大家管”形成共識,使耕地保護和占補平衡意識更加深入人心。

       

      i自然

      ?
      ?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免責聲明:
      本網站部分內容來源于合作媒體、企業機構、網友提供和互聯網的公開資料等,僅供參考。本網站對站內所有資訊的內容、觀點保持中立,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如果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時間妥善處理該部分內容。



      ?
      ?

      ?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最新資訊
      友情鏈接 >> 更多
      国产精品毛片久久久久久久
          <pre id="1gjim"></pre>
          <pre id="1gjim"></pre>
        1. <th id="1gjim"></th>
          
          
        2. <strike id="1gjim"><video id="1gjim"></video></strike>
          <strike id="1gjim"><sup id="1gjim"></sup></strike>
          <big id="1gjim"></b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