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6月,浙江省委啟動實施“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以下簡稱“千萬工程”),從全省4萬個村莊中選擇1萬個左右的行政村進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個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20年來,“千萬工程”先后經歷了示范引領、整體推進、深化提升、轉型升級等四個階段,經歷了從溫飽型生存需求向小康型發展和共富型發展需求的演變,實現了從“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向“千村精品、萬村美麗”,再向“千村未來、萬村共富”的迭代升級。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余村村 浙江建設 供圖
未來引領共富——湖州市安吉縣余村村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余村村多年來始終堅定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之路,以生態化、數字化、人本化為建設方向,積極構建綠色低碳生活圈,實現綠色資源三蝶變,展現綠色治理三張圖,持續將生態資源轉化為生態資本,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創建綠色低碳共富的未來鄉村新模式,先后獲得了聯合國世界最佳旅游鄉村、全國生態文化村、國家AAAA級景區、中國美麗休閑鄉村等榮譽。
余村村通過數字產業、數字治理、數字生活三張圖,構建余村版“元宇宙”,匯集農業生產、儲運等核心數據,打造未來鄉村智慧服務平臺,提升生產效率,推動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建立余村未來鄉村數字空間,動態展示全村建筑、環境全貌,接入智能垃圾回收、“樂游余村”旅游導覽等系統,實現農村人居環境全閉環數字化管理,助力發展鄉村旅游綠色產業。余村村在理順城鄉關系和品質生活方面走出了一條“重規劃、重民生”的新路徑。
鄉村都市田園——寧波市奉化區滕頭村
浙江省寧波市滕頭村將整個村莊規劃布局為“兩長廊、兩基地、五組團”,合理利用村域范圍內的土地資源,依靠科技發展生態農業,建立了空間上多層次、時間上多序列的立體種植養殖模式,打造水肥智能一體化大棚,初步形成精品、高效、生態的現代化農業生產格局。
通過實施藍天碧水綠地工程,村里對新建建筑多部位實行垂直綠化處理,成立滕頭環保公司,對污水、廢水實行無動力處理并達標排放,建造環境空氣質量自動檢測站,24小時提供空氣質量實時數據,公共區域則利用太陽能、風能等環保系統儲電發電,維持燈光、空調等設施運轉。
如今的滕頭村,居住區綠化覆蓋率達67%,各類管線整齊有序,區域污水處理率達100%,“三有四無”規范化公廁全覆蓋,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依托國家級農業示范基地等產業園,滕頭村形成了較成熟的花卉苗木等特色優勢產業,構建了以農旅經濟為核心的綠色產業體系,實現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與旅游相結合的農文旅產業新格局。
發展“美麗經濟”——杭州市臨安區打造“景區化”精品村落
村落景區創建是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區實現全域景區化的重要載體,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具體抓手。在城鄉風貌整治提升中,臨安區以現有村落景區為核心,秉持“珠聯璧合、串珠成鏈、連片成景”的原則規劃縣域風貌區,形成各具特色的風貌帶。同時,以“一標、三定、三化、四營” 為特色,破解景區村落同質化,缺少造血功能、產業植入和專業化運營等難題,進一步發展臨安鄉村旅游。
臨安的村落景區把村落視作一個完整的市場化主體,通過景區化運營的思維和手段去經營鄉村,打造鄉村文化旅游產品,構建鄉村特色產業體系,增加村民收入、改善鄉村生態環境。傳播內容、整合營銷是“景區化”運營的重點。以“抱團作戰”的方式對外宣傳營銷,推廣臨安景區品牌,發揮各家景區運營商的優勢,協調組織該村文旅產品的整合營銷,特色民宿、文創伴手禮、鄉村家宴、美食與土特產品都得到了集中展示,多方達到合作共贏。
20年的蛻變,數據最具說服力?!扒f工程”的整治范圍從最初1萬個左右的行政村,推廣到浙江省所有行政村;浙江全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連續38年居全國省區第一;村級集體經濟年經營性收入50萬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過半;城鄉居民收入比從2003年的2.43縮小到2022年的1.90……從省域走向全國,構建“千村引領、萬村振興、全域共富、城鄉和美”的“千萬工程”新畫卷,以匠人精神逐步推進鄉村有機更新,繪就現代化鄉村秀美藍圖?!扒f工程”正在祖國各處落地生根,重塑著中國更多鄉村的面貌。
(作者單位:浙江省村鎮建設與發展研究會)
責任編輯:何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