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1gjim"></pre>
      <pre id="1gjim"></pre>
    1. <th id="1gjim"></th>
      
      
    2. <strike id="1gjim"><video id="1gjim"></video></strike>
      <strike id="1gjim"><sup id="1gjim"></sup></strike>
      <big id="1gjim"></big>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資訊 ? 科技興農 ? 正文

      穩產、增收、提效,科技賦能美好“新農景”

      發布日期:2023-06-01??來源:新華社??作者:高敬 嚴賦憬 侯文坤 葉婧 孫曉宇 水金辰??瀏覽次數:144
      核心提示: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眼下,廣袤農田里一片繁忙景象。鹽堿地上的麥穗金黃飽滿,新型農機讓油菜籽“顆粒歸倉”,改良后的黑土地里萌發新的希望……從土地到種子、從肥料到農機,一項項農業科技勾畫出美好的“新農景”。以良種促豐產5月底,齊魯大地上,麥田逐漸變得金黃。在位于黃河入??诘纳綎|省東營市墾利區,一片麥田格外顯眼:麥稈粗壯,麥穗飽滿,翻滾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眼下,廣袤農田里一片繁忙景象。

      鹽堿地上的麥穗金黃飽滿,新型農機讓油菜籽“顆粒歸倉”,改良后的黑土地里萌發新的希望……從土地到種子、從肥料到農機,一項項農業科技勾畫出美好的“新農景”。

      以良種促豐產

      5月底,齊魯大地上,麥田逐漸變得金黃。

      在位于黃河入??诘纳綎|省東營市墾利區,一片麥田格外顯眼:麥稈粗壯,麥穗飽滿,翻滾的麥浪中,顯露翠綠挺拔的蘆葦,麥田內的泥土表層處處可見白色鹽堿斑。

      “以前鹽堿地種小麥,畝產只有三四百公斤。今年澆水不多,降溫也沒凍上,預計畝產能突破五百公斤!”墾利區墾利街道二十一戶村農戶高衛國說。

      高衛國今年種植的小麥品種是濟麥60,是山東省農科院作物所小麥遺傳育種團隊專門針對旱地、鹽堿地培育的新品種。

      山東省農科院作物所研究員曹新有說,濟麥60不僅抗旱節水耐鹽堿,還具備很好的抗寒性,沒有被劇烈的天氣變化“打垮”。

      糧食要豐產,良種是關鍵。

      北大荒集團黑龍江慶陽農場建立黑稻原種及良種生產基地,收錄南北稻種86個,通過品種試驗,將播種、插秧、合理密植等技術進行集成試驗示范;在四川,綿陽市農科院培育的“綿麥902”,成為首個畝產突破700公斤的“綿陽造”小麥品種;在貴州岑鞏縣雜交水稻制種基地,制種大戶忙著移栽制種水稻父本和母本秧苗……

      編制2023年國家農作物優良品種推廣目錄,重點推介10種農作物、241個優良品種;組織完成第三批6?。▍^、市)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驗收;印發《農業植物新品種現場審查工作規范(試行)》……一系列舉措為種業振興保駕護航。

      做好“土”文章

      目前,皖北小麥處于黃熟期,連續陰雨考驗小麥的抗逆性。30日一大早,埇橋麥玉科技小院的專家組成員丁文金給當地士合種植家庭農場負責人童士合打電話,了解小麥倒伏程度和麥穗飽滿度。

      在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童士合的1000余畝麥田中,有約200畝承擔了科技小院研究成果的示范推廣任務——在砂姜黑土區施用含腐殖酸和鋅硫的復合肥料對小麥穩產增產的功效。

      埇橋區地處黃淮海平原,區域內砂姜黑土影響作物產量。丁文金說,依托安徽農業大學成立的埇橋麥玉科技小院過去三年一直在開展試驗,通過測定和分析6種復合肥料在作物不同生長期土壤養分變化和作物生長發育數據來形成科學結論,讓科技賦能糧食增產。

      童士合說,這兩天小麥即將收割,應用了這項技術的小麥顆粒飽滿、長勢良好。

      實現旱澇保收、高產穩產,耕地質量至關重要。

      在黑龍江,北大荒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友誼分公司的一處玉米地里,一條條弧形的壟很是顯眼,綠色秧苗正在茁壯成長。

      半個多月前,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聯合十余家科研單位,完成了黑土地航空飛行綜合觀測實驗??蒲腥藛T對黑土地開展了全方位、多波段、多頻次的定量監測。

      研究所研究員劉煥軍說,通過監測了解不同地塊的耕地哪里變瘦了、變薄了、變硬了,以便結合農機、農藝手段“對癥施策”。

      “在科研人員的指導下,我們采用等高環播技術在坡耕地上種植玉米?!北贝蠡霓r業股份有限公司友誼分公司農業生產部部長唐曹甲子說,經過驗證,與直壟耕作方式比,這種技術可以減少水土流失30%,減少肥料投入15%,提高作物產量5%以上。

      現代化農機促增效

      “三夏”時節,湖北省荊州市彌市鎮邱市村瑜悅種植合作社的農田里,顆粒飽滿的油菜籽掛滿稈頭,兩臺收割機往來穿梭。

      “今年我們首次采用兩段式收割,油菜籽損失少,而且成熟度一致、品質好,預計每畝田可增收100元?!焙献魃缲撠熑藦堊鏃澱f。他新購了兩臺兩段式收割機,在收割機上加裝了油菜割臺,收割時碰落的油菜籽大部分落到了割臺內?!澳苁盏募Z,一粒都不能落!”

      減損就是增產。荊州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推廣研究員付明介紹,當地大力推廣油菜兩段機械收獲技術,將機收損失率降低10至15個百分點,全市可增產油菜籽100萬至150萬斤。

      農業生產正由“汗水農業”朝“智慧農業”加速轉變,農業機械化、智能化為糧食生產注入新動力。

      在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峪山鎮蔣崗村的農田里,一臺加掛了“大豆+玉米”一體化精量播種機的無人駕駛拖拉機正按照設定的路線勻速前行。所過之處,4行大豆、2行玉米同時精準播下。

      “通過機械一次性把大豆、玉米播種到地里,在保證玉米不減產的情況下增收一季大豆,等于一畝地多收500多塊錢?!毕槿鹭S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肖其亮說,智慧農機的普及,為推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模式拓展了空間?!拔医衲隃蕚溆?100畝地來嘗試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p>

      2022年,全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73%。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要推進機械化由耕種收向產前產后延伸,由平原地區向丘陵山區進軍,提高農業全產業鏈機械化水平。(記者高敬 嚴賦憬 侯文坤 葉婧 孫曉宇 水金辰)

      責任編輯:何燁

      ?
      ?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免責聲明:
      本網站部分內容來源于合作媒體、企業機構、網友提供和互聯網的公開資料等,僅供參考。本網站對站內所有資訊的內容、觀點保持中立,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如果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時間妥善處理該部分內容。



      ?
      ?

      ?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最新資訊
      友情鏈接 >> 更多
      国产精品毛片久久久久久久
          <pre id="1gjim"></pre>
          <pre id="1gjim"></pre>
        1. <th id="1gjim"></th>
          
          
        2. <strike id="1gjim"><video id="1gjim"></video></strike>
          <strike id="1gjim"><sup id="1gjim"></sup></strike>
          <big id="1gjim"></b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