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1gjim"></pre>
      <pre id="1gjim"></pre>
    1. <th id="1gjim"></th>
      
      
    2. <strike id="1gjim"><video id="1gjim"></video></strike>
      <strike id="1gjim"><sup id="1gjim"></sup></strike>
      <big id="1gjim"></big>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政策法規 ? 理論與實踐 ? 正文

      新時代十年我國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大創新與成就

      發布日期:2023-06-01??來源:《行政管理改革》2023年第4期??作者:魏禮群??瀏覽次數:1122
      核心提示:習近平總書記所作的黨的二十大報告,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科學描繪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也為推進我國社會治理現代化進一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黨的二十屆二中全會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推進中國社會治理現代化,又作出重要決策和部署。認真回顧和總結進入新時代十年來中國

      習近平總書記所作的黨的二十大報告,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科學描繪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也為推進我國社會治理現代化進一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黨的二十屆二中全會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推進中國社會治理現代化,又作出重要決策和部署。認真回顧和總結進入新時代十年來中國社會治理重大創新與重大成就,對于深入領會和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及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在新時代新征程上持續推進和實現我國社會治理現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新時代十年社會治理理論的重大創新

      黨的十八大之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十年來,習近平總書記著眼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提出了一系列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形成了內涵豐富、有機統一、邏輯嚴密的理論體系。我體會到,其中最重要的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明確提出全面加強黨的領導,確保中國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正確方向和強大凝聚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十年來,“我們全面加強黨的領導,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可以確保中國式現代化的正確方向和強大凝聚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秉h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總攬全局、協調各方,這是新形勢下實現黨的正確領導的重要原則,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的基本要求,是形成工作合力的體制保證?!秉h對社會治理的領導“必須是全面的、系統的、整體的”,使黨的領導體現在社會治理現代化全過程、各方面、各環節,通過政治引領、組織建設、能力提升,確保社會治理正確方向、形成合力、提高效能。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要把基層黨組織這個戰斗堡壘建得更強,發揮社區黨員、干部先鋒模范作用?!弊罱?,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中,明確組建中央社會工作部,這是全面加強黨對社會治理領域統一領導、統籌做好社會工作的重大創新舉措,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關于社會治理理論創新的鮮明標志。

      (二)明確提出堅持人民至上理念,以人民為中心創新和推進社會治理

      人民至上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鮮明的理論品格,也是新時代我國國家治理理論的核心要義,明確了社會治理為了誰、依靠誰、誰評判的問題。一是社會治理要牢記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社會治理“要以百姓心為心”“與群眾有福同享,有難同當,有鹽同咸、無鹽同淡”“要緊緊抓住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措”。這就要求社會治理必須始終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堅持一切為了人民,為了人民的一切。二是社會治理必須貫徹群眾路線。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我們要適應新形勢下群眾工作新特點新要求,深入做好組織群眾、宣傳群眾、教育群眾、服務群眾工作,虛心向群眾學習,誠心誠意接受群眾監督?!币谏鐣卫碇?,積極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用制度體系保障人民當家作主,使社會治理更好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發人民創造。特別要拓展聽民意、匯民智、聚民心的渠道。三是社會治理成效要由人民來評判。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要把是否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是否給人民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作為改革成效的評價標準?!薄叭嗣袷俏覀凕h的工作的最高裁決者和最終評判者?!薄皶r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卑讶嗣褡鳛椤白罡卟脹Q者和最終評判者”“閱卷人”,這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關于社會治理理論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人民至上的集中體現。

      (三)明確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建設高水平平安中國

      在準確把握國家安全形勢變化新特點新趨勢的基礎上,習近平總書記創造性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指出:“必須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以經濟安全為基礎,以軍事、文化、社會安全為保障,以促進國際安全為依托?!秉h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將完善社會治理體系納入總體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架構之中。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中指出:“國家安全是民族復興的根基,社會穩定是國家強盛的前提?!边@個重要論斷將國家安全與社會治理凝結為一體??傮w國家安全觀注重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公共安全治理是社會治理的重要內容,是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系統工程,更是社會和諧穩定的有力支撐。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公共安全治理模式要向事前預防轉型”,更加注重自然災害、突發疫情、食品安全等直接涉及民生的安全隱患,提高防災減災救災和重大突發公共事件預判處置和保障能力,更主動地防范社會公共危機,更有效地回應公共利益訴求,努力建構適應人民群眾動態安全需求的長效治理機制。將“安全”貫穿到國家發展各領域和全過程,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這對促進我國經濟社會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四)明確提出建設社會治理共同體,構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必須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同時,對于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格局也進行了明確闡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追求的發展是造福人民的發展,我們追求的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改革發展搞得成功不成功,最終的判斷標準是人民是不是共同享受到了改革發展成果。因此,社會治理共同體建設是以增進人民福祉、實現公平正義、保障人民群眾合法權益、讓全體人民共享發展和治理成果為目標的。建設社會治理共同體、構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既集中體現了新時代社會治理理論的與時俱進,也凸顯了制度建設對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推動與保障作用。

      (五)明確提出創新社會治理方式,提高社會治理效能和水平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改進和創新社會治理方式,要“加強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堅持系統治理,強調的是多元治理主體間的良性互動,體現的是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形成的合力。堅持依法治理,這“是最可靠、最穩定的治理”。明確提出協同運用自治、法治、德治提高社會治理效能。自治是基層社會運行的基本依托和方式,必須依靠人民群眾實行真正的自治;法治是社會治理現代化的主要標志和根本保障,必須全面厲行法治;德治是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靈魂和根基,必須切實強化德治。自治、法治、德治要有機聯系、互相協調、相得益彰。堅持綜合治理,強調的是多種治理方法的協同運用,特別是互聯網技術為“社會治理精準化、公共服務高效化”提供了有力支撐,要通過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形成治理合力。同時,社會治理還要遵循“剛柔相濟”的原則,既注重規范的“硬約束”,更要重視思想教育、心理疏導、溝通調解等“軟方法”的有機聯動,將他律和自律結合起來,增強治理的實效性。堅持源頭治理,強調的是要了解人的需求,問需于民,靶向施治,從源頭上預防和根治矛盾,保持社會的和諧穩定。以上這些充分體現了社會治理的系統方法論,也是實現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六)明確提出注重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彰顯我國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文化底蘊和精神標識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國社會治理獨特的精神標識和深沉的精神追求。一是重視中華優秀傳統社會治理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也就是從中華優秀傳統治理文化中把那些跨越歷史時空、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概念、理念發掘出來,作出新的時代闡釋。同時,要轉化、創造、豐富、發展,將承繼精髓與創新表達有機結合,將深度挖掘與現代轉換有機結合,將借鑒吸收與賦予時代內涵有機結合,使現代社會治理在浩瀚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二是強調重視家庭家教家風在社會治理中的基礎性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使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為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边@就要求社會治理更多地發揮家庭的生育、婚姻、養老、教化等社會功能,積極建設家庭友好型社會治理,推動形成愛國愛家、相親相愛、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三是強調重視把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貫通起來,為社會治理現代化提供強大的思想支撐。中國人民在長期生產生活的積累中形成了豐富的社會治理思想和理念。比如,治國有常、利民為本的思想,天下為公、大同世界的思想,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思想,以民為本、安民富民樂民的思想,為政以德、政者正也的思想,革故鼎新、與時俱進的思想,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的思想,仁者愛人、以德立人的思想,以誠待人、講信修睦的思想,和而不同、和諧相處的思想,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亂、居安思危的思想,等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這些思想與理念“可以為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啟迪,可以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啟示,也可以為道德建設提供有益啟發”。習近平總書記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視與運用,集中體現了對中國傳統社會治理文化價值的重大發展,凸顯了中國特色社會治理理論深厚的文化底蘊與精神標識。

      (七)明確提出注重基層社會治理,夯實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堅強基石和扎實基礎

      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點是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強調健全黨組織領導的基層群眾自治機制,加強基層治理組織建設;強調完善城鄉社區治理體系,及時將社會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要完善辦事公開制度,拓寬有序參與基層社會治理渠道,為群眾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務。要“完善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的基層治理平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盡可能把資源、服務、管理放到基層,使基層有職有權有物,更好為群眾提供精準有效的服務和管理?!弊⒅鼗鶎由鐣卫淼闹匾撌?,充分體現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關于社會治理理論的鮮明問題導向、扎實的實踐基礎與深厚的為民情懷。

      二、新時代十年中國社會治理實踐的重大進展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十年來,中國社會治理發生了深刻變革,實現了一系列新突破新進展新成效。

      (一)加強黨對社會治理領域的全面領導

      這是新時代十年來社會治理實踐最重要最顯著的變革。在社會治理領域全面加強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制度建設的同時,更加注重黨的組織體系建設,推動黨組織向最基層延伸,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推動基層黨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黨中央修訂了《中國共產黨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中國共產黨黨和國家機關基層組織工作條例》《中國共產黨普通高等學?;鶎咏M織工作條例》,制定了《中國共產黨組織工作條例》《中國共產黨國有企業基層組織工作條例(試行)》《中國共產黨支部工作條例(試行)》《中國共產黨黨員教育管理工作條例》。各級黨委(黨組)扎實推進城鄉基層黨建,切實解決國有企事業單位、機關、學校、醫院等基層黨建工作中的突出問題,著力補齊非公企業、社會組織等新興領域黨建工作短板,探索推進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黨建工作。新時代十年,各級黨委的領導力不斷增強,特別是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突出,廣大黨員在疫情防控、基層治理大考中經受住了考驗,充分發揮了模范帶頭作用。

      (二)在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中著力保障改善民生

      新時代十年,是在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中大力保障改善的十年。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續用力,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特別是如期實現脫貧攻堅目標,使我國近1億人口徹底擺脫貧困,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得到歷史性解決。堅持社會主義的基本分配制度,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探索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制度體系。持續推動形成公開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明顯提升低收入勞動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多渠道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實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城鎮新增就業年均超過1300萬人,為改善民生和維護社會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公共服務體系逐步健全,公共服務供給全面提升,經過長期不懈努力,我國已經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社會保障體系、醫療衛生體系、住房保障體系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

      (三)持續深化社會治理基礎性制度改革創新

      為了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推動社會文明進步,黨和國家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和制度安排,使社會治理領域的重要基礎性制度不斷創新和完善。在教育領域,大力促進教育公平制度建設。在醫療衛生領域,大力完善基本醫療保障制度,持續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在人口發展方面,建立健全生育支持政策體系,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和少子化。在戶籍管理方面,大力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建立全國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在住房方面,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實施公共租賃住房制度。就業、社會保障、土地管理、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基礎性制度也都不斷完善。

      (四)構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體制制度

      從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加快形成科學有效的社會治理體制,到黨的十九大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到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堅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再到黨的二十大強調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體制制度逐步確立和健全。黨中央全面加強對社會治理領域的領導,推動建立堅強有力的組織領導體制、系統完備的制度體系、融合聯動的工作機制,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制制度體系基本形成。

      (五)加強平安中國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新時代十年,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平安中國建設。把平安中國建設置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全局中謀劃推進,為創新社會治理體系提供了更為廣闊的領域與空間。全面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建立了集中統一、高效權威的國家安全領導體制和維護國家安全制度。加強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建設,立法、司法、執法水平全面提升,有效防范化解處置各類安全風險。持續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防范和打擊新型網絡犯罪、跨國犯罪以及黃賭毒等嚴重影響人民群眾安全的違法犯罪。2018年至2020年,黨中央部署開展了為期三年的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全國打掉涉黑組織3644個、涉惡犯罪集團11675個,黑惡犯罪得到根本遏制。嚴重暴力犯罪案件連續十年呈下降趨勢。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明顯加快。整個社會逐步充滿活力而又有序,長期保持和諧穩定。

      (六)城鄉基層社會治理取得新成效

      黨中央明確提出要求和作出具體部署,在全國基層社會治理中深入學習、堅持發展和大力推廣新時代“楓橋經驗”,積極推進和創新城鄉基層社會治理。統籌推進社會治理中心、網格化服務管理中心、訴訟服務中心、公共法律服務中心、信訪接待中心、網絡服務中心建設,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為群眾提供更多普惠均等、便捷高效的服務,網格化、網絡化服務管理在全國基本做到全覆蓋,使許多糾紛和矛盾化解于基層。在社會治理中,廣泛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把體制變革與現代科學技術深度結合起來,大力推行“互聯網+”服務管理,數字技術賦能社會治理,社會治理的效能不斷提升。

      (七)積極推動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

      市域是上承國家宏觀社會治理,下接基層微觀社會治理的樞紐。黨中央明確提出:加強和創新市域社會治理,加快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制定了《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指引》,分類指導試點地區探索創新。鼓勵各市域積極探索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新方式新路徑,加強系統集成,完善城鄉社會治理現代化體系,努力提高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能力。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取得重要進展和明顯成效。社會治理活動在市域整體統籌,重大風險在市域得到有效化解。

      三、新時代十年社會治理創新的重大成就

      新時代十年,中國社會治理重大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取得了一系列具有歷史意義的重大成就。

      (一)實現了馬克思主義社會治理理論的新飛躍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關于社會治理理論,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實現了馬克思主義社會治理理論中國化時代化的新飛躍,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回答了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指導思想、領導核心、主體力量、目標任務、體制機制、制度體系、方法路徑。同時,回答了社會治理與人的全面發展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等一系列重大問題,提出了許多原創性的社會治理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為推進中國特色社會治理現代化提供了科學思想指引和行動指南。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將中國人民在實踐中創造與積累的宇宙觀、天下觀、社會觀、道德觀,同馬克思主義的政黨學說、人民學說、國家學說、共同體學說中的基本立場基本理論貫通起來,同人民群眾日用而不覺的共同價值觀念融通起來,實現了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與中國式表達的有機融合,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擁有了深厚的歷史基礎與群眾基礎,從而保持了鮮活的生命力和與時俱進的蓬勃活力。

      (二)續寫了中國社會長期穩定的新篇章

      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治理面臨著嚴峻復雜的國內外環境。世界上,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在國內,改革發展穩定的一些深層次問題不斷顯現。這些都對社會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明確提出“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確定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統籌發展和安全,把黨的全面領導與社會治理共同體建設融會貫通,把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與建設服務型政府、創新社會治理融會貫通,把提升社會治理的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融會貫通,使社會治安狀況不斷改善,我國成為世界上最安全的國家之一。近三年來,在新冠疫情肆虐的情況下,黨中央果斷決策、沉著應對,全國上下眾志成城、同舟共濟,構筑起聯防聯控、群防群控的堅固防線,適時調整優化防控政策措施,抗疫斗爭取得重大決定性勝利。黨中央的決策部署,不僅最大程度保護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也最大限度減少了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三)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社會治理的新道路

      黨的十八大以來,貧困人口脫貧工作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大任務,黨和國家組織實施了人類歷史上規??涨?、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如期實現。在這十年歷史進程中,著力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全面推進社會建設,通過構建民生保障體系、完善社會治理體系、強化社會信用體系、健全公共安全體系、鞏固國家安全體系,推動我國社會結構調整優化、社會文明進步升華,社會治理科學化、精細化、現代化明顯提升,社會建設和社會文明達到新水平,拓展了符合中國國情、體現時代要求、順應人民期待的中國特色社會治理之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社會景象,包括和諧社會建設、平安社會建設、信用社會建設、法治社會建設、健康社會建設、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成效更加顯著。在這十年歷史進程中社會治理理論重大創新和在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經驗,都為持續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社會治理現代化,以及為全面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奠定了更加堅實的基礎、提供了更加有力的保障。

      (四)貢獻了人類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新方案

      進入新時代,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不斷為人類社會作出新的貢獻。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以全球化視野和廣闊胸懷,倡導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倡導加強國際人文交流合作,堅持正確義利觀,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促進各國人民相知相親。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促進全球和平合作和共同發展。推動全球環境治理,加強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努力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繼續發揮負責任大國作用,共同創造人類社會的美好未來。充分展現大國擔當,全面開展抗擊新冠疫情國際合作,贏得了廣泛的國際贊譽。特別是成功走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新途徑,為世界上那些企望在加快發展、推進現代化建設中保持社會穩定、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人類社會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力量和中國方案。

      我們堅信,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在新時代新征程上中國社會治理現代化一定會不斷取得更大的進展和成就,為不斷鞏固和發展國家安全、社會穩定的良好局面,持續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偉大事業、全面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作者為原國家行政學院黨委書記、博士生導師)

      責任編輯:梁瑞

      ?
      ?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免責聲明:
      本網站部分內容來源于合作媒體、企業機構、網友提供和互聯網的公開資料等,僅供參考。本網站對站內所有資訊的內容、觀點保持中立,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如果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時間妥善處理該部分內容。



      ?
      ?

      ?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最新資訊
      友情鏈接 >> 更多
      国产精品毛片久久久久久久
          <pre id="1gjim"></pre>
          <pre id="1gjim"></pre>
        1. <th id="1gjim"></th>
          
          
        2. <strike id="1gjim"><video id="1gjim"></video></strike>
          <strike id="1gjim"><sup id="1gjim"></sup></strike>
          <big id="1gjim"></b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