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1gjim"></pre>
      <pre id="1gjim"></pre>
    1. <th id="1gjim"></th>
      
      
    2. <strike id="1gjim"><video id="1gjim"></video></strike>
      <strike id="1gjim"><sup id="1gjim"></sup></strike>
      <big id="1gjim"></big>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政策法規 ? 理論與實踐 ? 正文

      一見·從總書記下田,看糧食安全的“加減法”

      發布日期:2023-05-15??來源:人民日報??瀏覽次數:271
      核心提示:糧食安全,國之大者,習近平總書記時時放心不下。到基層調研,田間地頭是他最常去的地方之一。風吹麥浪,小滿將至。這一次,總書記走進河北省滄州市的旱堿地麥田。5月11日上午,習近平在滄州市黃驊市舊城鎮仙莊片區旱堿地麥田考察時,同種植戶、農技專家親切交流。半年前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被擺在建設農業強國頭等大事
      糧食安全,國之大者,習近平總書記時時放心不下。到基層調研,田間地頭是他最常去的地方之一。風吹麥浪,小滿將至。這一次,總書記走進河北省滄州市的旱堿地麥田。

      5月11日上午,習近平在滄州市黃驊市舊城鎮仙莊片區旱堿地麥田考察時,同種植戶、農技專家親切交流。

      半年前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被擺在建設農業強國頭等大事的位置。辦好這件“頭等大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在增產和減損兩端同時發力”。

      增產、減損,一增一減,“加減法”里是保障糧食安全、端牢中國飯碗的重要方法論。

      地為糧之本。做好“加法”,要向土地要潛力。比如高標準農田建設,比如鹽堿地開發。

      鹽堿地,也就是滄州當地老百姓口中的旱堿地。在耕地資源本就緊張的我國,鹽堿地有15億畝,其中5億畝具有開發利用潛力。如何喚醒這筆“沉睡”的財富,習近平總書記深為牽掛。

      2021年10月,山東東營市黃河口,昔日鹽堿地正變為年輕的沃土,總書記走進黃河三角洲農高區?!?8億畝耕地紅線要守住,5億畝鹽堿地也要充分開發利用。如果耐鹽堿作物發展起來,對保障中國糧倉、中國飯碗將起到重要作用”,總書記勉勵道。

      這次河北之行,總書記來到黃驊市舊城鎮仙莊片區旱堿地麥田,了解鹽堿地整治、旱堿麥種植推廣及產業化情況。他強調,“開展鹽堿地綜合利用,是一個戰略問題,必須擺上重要位置”。

      藏糧于地,也要藏糧于技。做好“加法”,還要向科技要潛力?!案鼐湍敲炊?,穩產增產根本出路在科技?!?/p>

      此行,習近平總書記在麥田里同農技專家、種植戶親切交流,詢問旱堿麥產量、價格、品質、收益等。

      “種、肥、播、管”,離不開廣大農民的辛勤勞作,也少不了科研工作者的貢獻。談到鹽堿地綜合利用,總書記囑托,要“發揮科技創新的關鍵作用”“做好鹽堿地特色農業這篇大文章”。

      “我反復思考,感到有一條必須明確,就是農業現代化,種子是基礎?!?020年12月,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總書記專門強調了“種子”問題?!斑@設備那設備,這條件那條件,沒有良種難以實現農業現代化!”

      一粒種子,濃縮著保障糧食安全的深邃考量。正如總書記所言,“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緊中國種子,才能端穩中國飯碗,才能實現糧食安全”。

      中國種、中國糧,端牢中國飯碗里有自力更生的奮斗精神,有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也有“取之有度,用之有節”的智慧美德。

      一組數據,彰顯“節糧減損”何其重要:

      據有關機構估算,每年損失浪費的食物超過22.7%,約9200億斤,若能挽回一半的損失,就夠1.9億人吃一年。

      一個現狀,彰顯“節糧減損”何其緊迫:

      看生產,我國人多地少、環境約束趨緊,糧食生產雖連年豐收,但越往前走越難;看需求,解決14億多人的吃飯問題,已是不小挑戰,何況消費還在不斷升級,糧食需求剛性增長。

      減損也是增收。食物采收、儲運、加工、銷售、消費的每個環節處理不到位都容易出現損耗。防止“跑冒滴漏”,中辦、國辦2021年10月印發的《糧食節約行動方案》,從生產、加工到消費等各個環節提出要求。

      節糧也是增產?!袄速M之風務必狠剎!”“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切實培養節約習慣”……對浪費糧食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指示,并以身作則倡導“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新風尚。從開展“光盤行動”到提倡健康飲食;從宣傳教育到制度約束,節約糧食讓中國飯碗端得更穩。

      “我們小時候都接受了這方面的嚴格家教,不要說剩飯,就是一粒米家長也不讓浪費?!奔绎L化雨潤物無聲。

      因為扛過鋤頭揮汗如雨,所以更知粒粒皆辛苦;因為過過苦日子,所以立志讓人民過上好日子。

      走在田埂上,沃野鋪展,腳步堅實。做好糧食安全的“加減法”,挑上農業現代化這根“金扁擔”,14億多人的中國飯碗越端越穩、越端越牢。

      策劃:杜尚澤

      撰文:林欣雨

      圖片:新華社(攝影:燕雁,視覺:賴向東)

      責任編輯:劉春雨

      ?
      ?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免責聲明:
      本網站部分內容來源于合作媒體、企業機構、網友提供和互聯網的公開資料等,僅供參考。本網站對站內所有資訊的內容、觀點保持中立,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如果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時間妥善處理該部分內容。



      ?
      ?

      ?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最新資訊
      友情鏈接 >> 更多
      国产精品毛片久久久久久久
          <pre id="1gjim"></pre>
          <pre id="1gjim"></pre>
        1. <th id="1gjim"></th>
          
          
        2. <strike id="1gjim"><video id="1gjim"></video></strike>
          <strike id="1gjim"><sup id="1gjim"></sup></strike>
          <big id="1gjim"></b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