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1gjim"></pre>
      <pre id="1gjim"></pre>
    1. <th id="1gjim"></th>
      
      
    2. <strike id="1gjim"><video id="1gjim"></video></strike>
      <strike id="1gjim"><sup id="1gjim"></sup></strike>
      <big id="1gjim"></big>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科技論壇 ? 行業廣角 ? 正文

      萬里茶道:小小茶葉如何讓中國與世界相遇?

      發布日期:2023-02-22??來源:道中華??作者:黃柏權??瀏覽次數:191
      核心提示:帶著清晨的露水,在福建武夷山被輕輕摘下,從此一路向北,縱貫神州、跨越蒙古高原,最終直抵俄羅斯的圣彼得堡。17世紀,一片東方樹葉的神奇之路,連接起亞歐大陸,讓中國與世界相遇,這就是萬里茶道。這條蜚聲海內外的傳奇古道有著怎樣的故事?它與絲綢之路、茶馬古道有什么區別?小小的茶葉,如何能成為東西方文明互鑒的使者?近日,湖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院長、

      帶著清晨的露水,在福建武夷山被輕輕摘下,從此一路向北,縱貫神州、跨越蒙古高原,最終直抵俄羅斯的圣彼得堡。17世紀,一片東方樹葉的神奇之路,連接起亞歐大陸,讓中國與世界相遇,這就是萬里茶道。

      這條蜚聲海內外的傳奇古道有著怎樣的故事?它與絲綢之路、茶馬古道有什么區別?小小的茶葉,如何能成為東西方文明互鑒的使者?近日,湖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院長、萬里茶道研究院院長黃柏權接受中國民族報“道中華”專訪,揭秘萬里茶道的歷史滄桑。

      記者:萬里茶道所指的到底是怎樣一條路?

      黃柏權:萬里茶道是指以茶葉為主要貿易商品,存續于17至20世紀前期的一條橫跨亞歐大陸的國際商路。它途經今福建、江西、安徽、湖南、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內蒙古等省區,穿越今蒙古國后從恰克圖進入俄國,經過西伯利亞、東歐平原、莫斯科到達圣彼得堡,全長14000多公里,是當時中國境內最長的一條跨洲商貿路線。

      湖北省赤壁市的萬畝茶園。(新華網發 汪孝文 攝)

      記者:萬里茶道經歷了哪些故事?

      黃柏權:“萬里茶道”開啟于17世紀中葉,從形成、發展、繁榮存續了近3個世紀,沿線文物遺存豐富,是亞歐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物證。

      1616年,俄使泰奧門尼茨(Tyumenets)將華茶作為給沙皇的禮物從中亞阿丹汗國(Altan Khan)帶回俄國,這是華茶入俄之始。1656年,費·巴依科夫使團抵達北京,正式拉開華茶直接輸俄的序幕。隨后,俄國使團和官私商隊紛紛到北京進行貿易,開辟出東、中、西三條中俄貿易路線。1689年,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中俄邊境貿易得到官方認可。在18世紀前20年,中線貿易有所發展,以庫倫為中心,稱“庫倫互市”,讓原本僅限于北段的貿易得以延伸。1727年,中俄簽訂《恰克圖條約》,恢復了中斷的互市貿易并開辟恰克圖市場。

      恰克圖貿易的繁盛,開創了“彼以皮來,我以茶往”的貿易格局。茶葉貿易路線不斷從北邊延伸到東南的福建武夷山,逐步形成了武夷山—恰克圖的茶葉貿易線路。茶葉運至恰克圖后轉賣給俄商,由俄商運往莫斯科、圣彼得堡,直至歐洲其他地區。萬里茶道由此形成。

      19世紀末,俄國商人開啟海運及輪船—鐵路聯運的運輸方式,萬里茶道傳統陸路運輸線路受到極大沖擊。加之19世紀后期英、美等國逐漸轉向印度、錫蘭購買茶葉,中國茶葉的歐美市場逐漸失去。十月革命后,輸入蘇聯的茶葉更加減少,萬里茶道基本終結。

      曾經有學者把這條商路稱為“茶葉之路”,21世紀初有人提出“萬里茶路”,其間還有“中俄茶葉之路”“草原茶葉之路”“中俄草原茶路”等稱呼。

      記者:萬里茶道與絲綢之路、茶馬古道有什么區別?

      黃柏權:萬里茶道、絲綢之路、茶馬古道都是源于中國內地而連接海外的國際商道,同時也是人群流動和文化交流的路線,今天也都成為著名的文化線路遺產。

      但從時間上看,它們存續的年代有差別。絲綢之路是中國歷史上形成時間最早、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條橫跨洲際的陸路商道,開啟于公元前2世紀,終結于16世紀;萬里茶道始于17世紀中葉,從某種意義上講,萬里茶道是陸上絲綢之路在清代的發展和延續,它終結于20世紀30年代;茶馬古道形成于6世紀,終結于20世紀中期。

      途經走向和目的地不同。絲綢之路主要是東西走向,從洛陽出發,經過長安、玉門關、新疆,一直往西,經過中亞、西亞,連接歐洲和非洲;萬里茶道從南方茶源地武夷山、黃山、幕阜山、雪峰山、武陵山出發,一路北上,經過河南、山西、河北、內蒙古,至中俄邊境的恰克圖,進入俄羅斯;茶馬古道分別從云南西雙版納、普洱,四川雅安和陜西漢中地區出發,向西北方向進入青藏高原,然后進入南亞。

      運輸交易的主要貨物也不完全一樣。絲綢之路運輸交易的貨物主要是絲綢,而萬里茶道和茶馬古道運輸交易的貨物主要是茶葉。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福建省武夷山下梅村掛著“萬里茶道起點”的紅燈籠。(中新社記者 王東明 攝)

      但萬里茶道和絲綢之路、茶馬古道在時空上也有著密切的聯系。從時間看,絲綢之路與茶馬古道將近并存了一千年,茶馬古道與萬里茶道并存了三百年,萬里茶道是陸上絲綢之路發展出的新形態;從空間上看,三條線路經過的地域或有重疊,或有交叉,絲綢之路南路經過了茶馬古道一些地區,絲綢之路的東緣和北邊與萬里茶道相連接,或道路相重合。歷史上這三條中國境內最為重要的國際商路相互銜接、互為補充,構成了中國內地通往世界的道路交通網絡。

      記者:萬里茶道只運茶嗎?

      黃柏權:萬里茶道早期主要運輸福建武夷山、江西修水等地紅茶,湖南安化等地的黑茶;太平天國運動后,主要運輸鄂南的磚茶、安化等地的黑茶、武陵紅山區的宜紅茶等。

      除了茶葉等大宗商品外,皮毛、布匹、糧食、藥材、日雜百貨、食鹽等都是萬里茶道運輸交易的貨物,中國傳統文化、民間禮俗、節日習俗等隨之傳向俄羅斯和歐洲,歐洲工業革命的成果、科學技術、文學藝術、宗教信仰也傳入中國,充分實現了東西方的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鑒。

      記者:為什么一片小小的茶葉,能成為連接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國家人民的紐帶?

      黃柏權:以茶為媒,茶葉等物資的運輸帶動了文化的多向交流。一方面,萬里茶道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的重要紐帶。萬里茶道茶源地都是多民族居住區,武夷山是漢、畬等民族的居住區,幕阜山是瑤族先民活動的地方,武陵山是漢、苗、白、土家等民族的居住地,雪峰山是漢、苗、侗、瑤等民族的聚居地。這些民族地區生產的茶葉通過萬里茶道運送到北方,成為南北方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媒介,增進了各民族的了解、團結、互信。

      第四屆中俄蒙三國旅游部長會議。(圖片來源:萬里茶道申遺微信公眾號)

      另一方面,萬里茶道也是中國與俄羅斯、中亞、歐洲等國家和地區進行文化交流、文明互鑒的橋梁。茶葉作為一種保健飲料,早在明朝就傳入荷蘭、英國、俄羅斯等國,受到西方王室與貴族的喜愛。18世紀,茶葉大量輸入歐洲,飲茶逐漸成為西方人的生活習慣。同時,歐洲工業文明和商業文明的成果也經萬里茶道傳入中國。由此,萬里茶道成為中外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鑒的重要載體,茶葉和茶磚扮演著跨越歐亞大陸的文化使者角色。

      受訪者簡介:黃柏權,湖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文化遺產學院、萬里茶道研究院院長,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

      責任編輯:高雅

      ?
      ?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免責聲明:
      本網站部分內容來源于合作媒體、企業機構、網友提供和互聯網的公開資料等,僅供參考。本網站對站內所有資訊的內容、觀點保持中立,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如果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時間妥善處理該部分內容。



      ?
      ?

      ?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最新資訊
      友情鏈接 >> 更多
      国产精品毛片久久久久久久
          <pre id="1gjim"></pre>
          <pre id="1gjim"></pre>
        1. <th id="1gjim"></th>
          
          
        2. <strike id="1gjim"><video id="1gjim"></video></strike>
          <strike id="1gjim"><sup id="1gjim"></sup></strike>
          <big id="1gjim"></b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