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1gjim"></pre>
      <pre id="1gjim"></pre>
    1. <th id="1gjim"></th>
      
      
    2. <strike id="1gjim"><video id="1gjim"></video></strike>
      <strike id="1gjim"><sup id="1gjim"></sup></strike>
      <big id="1gjim"></big>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資訊 ? 人物事跡 ? 正文

      肖時英:田間地頭就是我的領獎臺

      發布日期:2022-11-24??來源:新華每日電訊??作者:何春好??瀏覽次數:123
      核心提示:一株長在知名山頭的百年古茶樹能富裕一戶人家,一個優質的茶樹良種卻能養育茶區一方百姓,成就一個致富產業。云南數百萬茶農種植的約三分之一的茶樹,有一個共同的“父親”——肖時英。一生為一事,一事盡一生。這位新中國第一批大學畢業生,主動扎根偏遠的云南邊疆地區,一輩子投身大葉茶種選育和管理技術研究,育出六個茶樹良種,接近生命的終點仍未停歇。2022

      一株長在知名山頭的百年古茶樹能富裕一戶人家,一個優質的茶樹良種卻能養育茶區一方百姓,成就一個致富產業。云南數百萬茶農種植的約三分之一的茶樹,有一個共同的“父親”——肖時英。

      一生為一事,一事盡一生。這位新中國第一批大學畢業生,主動扎根偏遠的云南邊疆地區,一輩子投身大葉茶種選育和管理技術研究,育出六個茶樹良種,接近生命的終點仍未停歇。2022年8月16日,有“云南無性系茶樹良種之父”之稱的肖時英在云南普洱去世,享年91歲。

      這位從茶馬古道上走來的“大國茶匠”,揣著良種夢,一生深深地扎根在茶山上?!拔覀冞@一輩茶人的歷史使命完成了,祝愿年輕的茶人后來居上,青勝于藍?!毙r英生前如是說。

      肖時英(左二)在云南普洱市現代生態有機茶園為學生實地授課(2019年5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薛東梅攝

      “田間地頭就是我的領獎臺”

      與云南山區不少自然村一樣,普洱市思茅區倚象鎮大寨村委會大草地村小組是一個“茶小組”,80多戶人家都以種茶為生。

      27歲的村民張娟家有15畝茶地,從父輩開始就種茶?!靶r候產量很低,背著一籮筐自制茶去市場上只能賣回幾塊錢,日子過得很艱難?!?/p>

      換種了“雪芽100號”新品種之后,張娟說,產量高、品質好,管理得當的鮮芽頭年畝產可達140公斤,銷售價格正常每公斤40元,春茶可賣到50元?!按謇锶艘肷w房子就得多種‘100號’?!?/p>

      當問及誰是肖時英時,在場的村民都沉默下來。思索良久,張娟突然問:“肖時英?就是研發‘100號’的那個人嗎?”

      百萬畝茶園因肖時英而興,他千萬里追尋這片葉的經歷要從69年前說起。

      1953年5月初,南下佛海(今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h)的茶馬古道上馬鈴聲響,有100多匹馬的馬幫隊伍中,行走著兩名顯得格格不入的年輕人,他們是剛從武漢大學畢業的肖時英和張木蘭。

      這一路輾轉跋涉,兩人先乘坐輪船從湖北武漢沿長江逆流而上,再換乘汽車、窄軌火車,歷時20余天抵達云南昆明。懷揣著為云南大葉種茶樹選育良種的夢想,兩人主動請纓到祖國最南端的勐海茶葉試驗場(今勐海茶科所)工作,隨后乘汽車、馬車,時而等車,時而步行,走走停停七八天后終于抵達寧洱縣。

      南下再無公路,當時邊境情況復雜,沿途又有猛獸出沒,跟隨著有12名武裝人員護送的馬幫,肖時英與張木蘭踏著馬蹄印又走了12天,才抵達勐??h。

      “大學生,一路表現不錯,今晚最后為我們唱一首歌吧?!迸R別前一夜,“馬鍋頭”(馬幫首領)對二人說。

      彼時22歲的肖時英拉起小提琴伴奏,張木蘭給趕馬人唱了一首《春之歌》:“春光易逝啊,創業要趁早!”

      在勐海茶科所工作期間,志同道合的肖時英和張木蘭喜結連理。1986年,兩人共同調入思茅茶樹良種場工作;1993年從普洱市茶葉科學研究所退休時,肖時英夫婦拿出家中所有積蓄,又借了一些錢,在普洱市思茅區倚象鎮租茶山、建茶廠,繼續開展茶樹良種選育和立體生態茶園研究。

      這茶廠凝結著他后半生的心血,他從自己和妻子的名字里各取中間一字,將其命名為:時木茶廠。

      69年轉眼如白駒過隙。2022年5月27日,一場隆重的“云嶺最美科技人”發布儀式在昆明舉行,10位來自云南省科研創新一線的科技工作者獲此殊榮。聚光燈下,獲得榮譽的肖時英卻沒有和其他人一起站在領獎舞臺上。

      此時,在時木茶廠的國家級立體茶園建設標準化示范區里,山坡上一排排鱗次櫛比的茶樹旁,120余名來自各地的年輕涉茶人員,正在接受肖時英現場培訓。

      91歲的他已略顯步履蹣跚,“省里叫我今天去領獎,但是你們來了,我年紀大了,和大家交流的機會不多了?!?/p>

      “田間地頭就是我的領獎臺?!毙r英說。

      2022年7月,肖時英突發疾病,身體狀況急轉直下,他最疼愛的孫子,跟著他學茶葉技術的肖灑一直陪伴在側。一個多月后,肖時英病情加重。

      “爺爺不要睡,明天還要一起上茶山?!毙⑦煅手谒虾魡?,肖時英的心電圖頓時有所波動,彌留之際的老人向家人們費力地擺了擺手……

      時木茶廠的一處山坡上,有一片建廠時肖時英親手種下的“云抗10號”和“雪芽100號”搭配種植的茶樹,邊上幾棵櫻花樹郁郁蔥蔥。

      “爺爺唯一的遺愿就是把他的骨灰撒在這里,讓他回到茶山?!毙⒄f。

      育出一個產業良種極其不易,他一生就貢獻了六個

      “我深愛著這片孕育了馬幫文化、生長著大葉種茶樹的土地,云南已經是我的故鄉,是我的心靈家園,并竭盡畢生精力研究、開發云南大葉種茶樹?!毙r英生前說。

      2021年,根據云南省農業農村廳統計,云南茶葉綜合產值增至1071.1億元,涉茶人口已近千萬人,茶葉種植面積740萬畝、總產量49萬噸,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居全國最前列。

      “目前云南每三畝茶地里,就有一畝是肖時英帶領團隊選育研發的品種?!逼斩胁杩扑L羅亞昆說。

      “良種選育、栽培管理、采摘規范、制茶工藝,茶產業四個關鍵環節都有相應的標準和科技,而良種選育則是產業之基、產品之源?!逼斩铇淞挤N場原總經理羅朝光說。

      云南是世界茶樹的發源地和最早的茶文化發祥地之一,也是茶馬古道起源地。云南南部山區各族人民很早便開始從事茶葉種植加工,是賴以生存的主要經濟來源之一。

      但在20世紀50年代之前,云南茶農仍使用茶籽繁殖實生苗實現擴種?!胺N子是自然雜交的產物,雌雄蕊的‘雙親’遺傳過程中,變異出不同的茶樹形態特征和茶葉品質特點,茶林中品種良莠混雜,品質高低各異,產量參差不齊,難以大面積推廣?!毙r英的學生、普洱市茶咖中心生產科長楊顯鴻介紹。

      新中國成立以后,在黨和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云南省致力抓茶葉發展,復墾老茶園,大力發展新茶園。

      如何提高單產和品質?如何規?;推焚|化發展現代茶產業?“這就是肖時英這一輩茶人肩負的歷史使命?!睏铒@鴻說。

      在勐海茶科所,肖時英和團隊選定了國際上主要產茶國剛開始推行的“無性系茶樹良種”選育為技術思路。即通過收集大量的原始茶種,優中選優育出種源母樹,通過枝條扦插等無性繁殖的方法,把單株母樹變成一定數量的母本源,再從中選出產量、品質、抗性最優的單株,使之成為可以無限繁殖推廣的“一株傳”無性系新品種良種。

      “只有標準化、才有產業化。聽起來很簡單,做起來很漫長?!绷_朝光說,一個新品種從選育到認定需要8至12年,甚至20年以上的時間。

      滇西應用技術大學茶學院講師丁其歡介紹,一棵小苗長到能采茶需三到五年時間,采摘兩三年之后才能確定產量,采摘的鮮葉還要進行適制鑒定品質,之后還要在一定的區域內試種,才能確認茶樹對病蟲害和極端天氣的抵抗能力等,一旦失敗就要推倒重來。

      1954年,肖時英和團隊開始從南糯山自然群體中單株選出南糯大葉“54-20號”抗寒后代,直至1987年被全國茶樹良種審定委員會認定為國家級良種,這就是后來大名鼎鼎的“云抗10號”。

      同時,他試驗成功的“以苗育苗”扦插新方法,使大葉茶扦插成活率提高到80%以上,于1957年首次發表了這一技術資料,在省內外新建茶園中得以廣泛應用,解決了新品種的高效“無限復制”問題。

      得益于這兩項關鍵技術突破,加之“小苗移栽”“彎枝修剪”等創新性種植技術。1978年,云南省茶園面積從1949年前的25萬畝迅速發展到149.4萬畝,面積居全國第三位。

      羅亞昆介紹,1984年,全國政協委員、著名茶葉專家黃國光向全國政協提交提案,建議建立云南大葉種茶樹良種場。普洱市茶科所前身云南省思茅茶樹良種場得以建立。

      1986年,肖時英夫婦以專家身份調入普洱市茶科所,當時的“云抗10號”已經有了不小的種植面積,初步解決了單產問題?!盀榇蛟煸颇厦麅灢柽x育一款更高品質的良種,‘雪芽100號’應運而生?!绷_亞昆說。

      “芽頭銀白,芽葉肥壯,白毫顯露,香氣高,滋味醇。就叫它‘雪芽’吧?!绷_朝光回憶,經十余年選育,在項目母本源里的100多個樣本中,第100號植株表現出最佳性狀,肖時英專門為“100號”良種命名。隨后,“雪芽”“矮豐”“云梅”“云瑰”和“短節白毫”五個新品種被審定為省級良種。

      這些優良的無性系良種在云南茶區得到大面積推廣。茶農董祖祥的有機茶葉通過了歐盟、美國、日本和中國的有機認證,其中出口歐洲的茶葉每公斤最高賣到2000多歐元。

      “祖祥有機茶園有2500畝,主要種植‘云抗10號’‘雪芽100號’等4個品種?!倍嫦檎f,“這些良種不僅耐寒耐旱、產量比其他茶種高出10%,并且茶葉苦味淡、口感香甜,市場接受度很高?!?/p>

      從2004年起,云南省新種茶園面積每年以10萬畝以上的速度遞增,至2021年,“云抗10號”無性系良種推廣面積達220多萬畝,“雪芽100號”超過30萬畝。肖時英團隊的研究成果成為云南省第一大茶葉當家品種。

      “古樹茶是產品,良種茶是產業,對農民而言,良種就是增產,增產就是增收?!绷_朝光感嘆,“一個農業科技工作者要育出一個產業良種極其不易,肖老師這一生就貢獻了六個?!?/p>

      每一天,他都在和茶樹對話

      8月24日下午,時木茶廠剛經歷了一場細雨,在一棵20余米高的樟樹下,兩行組合栽培的茶樹葉片上還掛著晶瑩的水珠,淡淡的樟腦香氣混合著泥土的芬芳清涼沁脾。

      1993年退休后,茶廠就成了肖時英新的試驗田,這里還有許多他未完成的探索和心愿。

      楊顯鴻介紹,長期以來,在開墾茶園時,不注重生態環境資源保護,見山就開,見樹就砍,物種單一,忽視了生物多樣性建設,使茶園自然生態調控功能被破壞,茶葉自然品質有待提升。

      “肖老師在茶廠重點開展了立體生態茶園探索,建廠至今在茶地里配種了樟樹、燈臺樹、梨樹、杏樹、火焰樹、山楂樹等31個樹種,探索茶園林網化,既改善環境條件,還可為茶樹防御自然災害,防止水土流失?!睏铒@鴻說,“茶園里再散養土雞,既防治了茶樹蟲害,又增加了收入?!?/p>

      肖灑說,爺爺認為,單一無性系茶樹良種大面積栽種對病蟲害抵抗能力差,實施多個無性系茶樹良種組合種植是一個有效的解決思路。

      “爺爺在同一梯級平臺上,將早、中、晚生種搭配種植,比如‘雪芽100’+‘云梅’、‘云抗10號’+‘云瑰’、‘景谷大白茶’+‘木蘭1號’等19種組合栽培,此外還有大葉種茶+小葉種茶、喬木型+灌木型等模式的探索,這實質上是一個試驗廠?!毙⒔榻B。

      根據肖時英的“大行距雙行單株”設計,在茶樹修剪時由傳統的平面樹形修剪改變為立體修剪,使茶樹頂面和斜面形成“廠”字結構,擴大了采摘面、提高了產量?!案鶕y算,立體修剪的樹形按一芽一葉標準采摘,產量可增加101%?!毙⒄f。

      “85歲以前,爺爺還會往野外的山上跑,心臟不好以后,就到市里的資源圃去尋找茶資源,茶廠試驗田里還有爺爺培育的22個品系正在觀察?!毙⒄f。

      “他幾乎天天都在茶廠里,每一天,他都在和茶樹對話?!睆?986年開始就跟隨肖時英的許春說。

      “他心中還有很多疑問,要在茶廠里獲得求證?!睏铒@鴻說。

      “總有一天,無性系選種會登上‘良種化舞臺’,展演出一幕幕‘名山、名種、名茶’的連臺好戲?!毙r英曾堅定地表示。

      年輕的茶人,沒有讓他失望。2021年云南省茶農來自茶產業的人均收入達4708元,較2020年增加658元,茶葉成為邊疆群眾的“致富葉”。(記者何春好)

      責任編輯:李沛真

      ?
      ?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免責聲明:
      本網站部分內容來源于合作媒體、企業機構、網友提供和互聯網的公開資料等,僅供參考。本網站對站內所有資訊的內容、觀點保持中立,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如果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時間妥善處理該部分內容。



      ?
      ?

      ?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最新資訊
      友情鏈接 >> 更多
      国产精品毛片久久久久久久
          <pre id="1gjim"></pre>
          <pre id="1gjim"></pre>
        1. <th id="1gjim"></th>
          
          
        2. <strike id="1gjim"><video id="1gjim"></video></strike>
          <strike id="1gjim"><sup id="1gjim"></sup></strike>
          <big id="1gjim"></b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