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技推廣是一項通過示范、指導和服務等方式,將農業科技應用于農業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的工作。在現代農業發展中都發揮著不可代替的支撐作用。近期,筆者就我鎮農技推廣在支撐現代農業發展中的情況做了專題調查,對存在的有關問題進行了初步分析,并就如何強化農技推廣工作、推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提出了對策和建議。
一、主要做法和特點
興化市竹泓鎮,有13個行政村,農業人口35600人,2021年種植業面積47860畝,其中高效農業8500畝,占17.76%;水產養殖面積34800畝,其中高效養殖14900畝,占42.82%;設施規模畜禽養殖年存欄量46萬只(頭),農業產業振興勢頭較好。
1、高度重視,強化農技推廣職能。一是強化隊伍建設。建立了一支有農技服務中心為主體、村農技小組和農技示范戶為一體的農技服務組織體制。二是強化示范建設。建立了有鎮農技服務中心牽頭的各類服務合作社12家,服務70多個經營主體,示范帶動了近千戶農民。三是強化平臺建設。建立了有定期不定期培訓與各類農技微信群線下線上相結合的農技信息培訓、發布和指導的平臺。
2、推進有力,發揮科技支撐作用。一是加大政策扶持,提高農業機械化的水平。通過政策補貼三年購進500多臺套農業機械,農機普及率達98%。二是加大宣傳引導,提高新品種的不斷更新。三年先后引進果蔬、畜禽等方面新品種多20多個。
3、效果明顯,現代農業得到發展。一是推進了現代農業發展。據調查統計:全鎮近三年來,高效農業面積增加4150畝,提高19.7%。其中高效種植面積增加350畝,提高3.4%;高效養殖業增加3500畝,提高29.5%;設施規模畜禽養殖8.6萬只(頭),提高17.6%。二是提高了農業產出效益。據調查:品種更新的十戶果農年畝均效益增長16.3%;采用智能養殖的五戶,畝均收益提高30%。三是增加了農民農業收入。據調查統計:三年來全鎮農民的農業收入增長9.5%,高效農業重點村農民農業收入增長21.3%。
二、存在問題和原因。
1、農技推廣支撐發展能力不足。在座談、走訪和百戶問卷調查中100%農民都期待發展現代農業,熱情很高。但百戶問卷調查中100%農民對科技服務跟不上表示擔憂,主要原因是“三個不夠”。一是專業隊伍能力還不夠。我鎮農技人員8名,50歲以上的7名,大中專學歷7名,還有聘用的村農技員17名。他們感到:在承擔新技術的試驗示范、動植物疫病監測防控、農產品質量安全等職責以感吃力,還要適應現代農業發展新要求,開展全程多形式的農技指導就顯得力不從心。二是社會服務引導還不夠。據對十個專業大戶(合作社等經營主體)調查:只有兩家種植葡萄的合作社自己請了外地農技人員定向開展農技服務,多數都是自己摸索和相互學習借鑒來應付著解決生產過程中出現的科技問題。三是農民科技應用還不夠。我鎮青壯勞力中近90%外出務工,在家農民多數對新技術、新品種、新方式認識不夠、理解不透、應用不多。
2、農技推廣指導服務仍不到位。據座談走訪:大家普遍認為農業收益的高低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很重要的因素是農技推廣指導報務能否到位。據對十個種養大戶調查統計:種植業收益(以葡萄為例)1.3萬元—4.3萬元/畝;養殖業收益(以螃蟹為例)0.13萬元—1.01萬元/畝。種養大戶中有的收益高,有的低有的還虧,有的想搞有的不敢再搞。分析其原因是三個“不適應”:一是宣傳培訓平臺不適應。據問卷調查:對現行農技推廣宣傳培訓的滿意度占63%,主要是精準度不高、涉及面不寬。二是示范引導方式不適應。據問卷調查:對現行農技推廣示范基地引導的滿意度占47%,主要是“想看的看不到,想學的學不會”。三是指導服務能力不適應。據問卷調查:對現行農技指導服務滿意度只占48%,主要是知識跟不上,能力跟不上。
3、農技推廣工作滿意度仍然不高。據調查:群眾對現行農技推廣工作的滿意度并不高:好的只占16%,一般82%,差2%。原因主要是“三不”:一是認識不充分。調查表明:多數同志對農技推廣在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中的作用認識還不足,對新形勢下“一主多元”的農技推廣體制認識不清。政府多數領導認為農技推廣是業務部門的業務工作;農技部門多數同志認為,公益性的職責能盡力就行,經營性的服務管不了;農民希望在現代農業發展中仍能有“保姆式”服務。二是目標不精準。農技推廣部門工作目標定位是完成鎮和業務主管部門交辦的工作任務,沒有把有效解決農民在現代農業發展中的科技問題,作為推進現代農業發展和促進農民增收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三是考核不全面。政府對農技推廣單位的考核行政化,單位對農技人員的考核業務化,也沒有將農技推廣工作與現代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有效結合起來。
三、幾點建議和對策
1、強化農技推廣的體制建設,為科技支撐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一是健全一主多元體系。重點是要不斷強化鎮級農技推廣組織建設、組織遴選與主導產業相適應的社會化經營組織、大力發展村級農技推廣組織,著力構建適應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要求的農技推廣體系。二是完善主體主導職能。要確立鎮農技推廣組織的主體定位,增強農技人員的主動履職意識,充分發揮職能部門在科技支撐現代農業發展的主導作用。三是建立適用人才隊伍。要通過定向定期培訓在崗人員、招錄聘用具有較高素質和專業水平的年青人、優化隊伍知識和年齡結構,著力提升基層農技隊伍整體履職能力和服務水平。
2、強化農技推廣的機制建設,為科技支撐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高效服務。一是要講給農民聽。建立多形式的培訓宣傳平臺,不斷完善宣傳培訓機制。要針對農村、農業和農民的實際狀況,將傳統的培訓宣傳平臺與現代信息化載體有機結合起來(如市農廣校、鎮農廣班,市鎮以主導產業建立微信群等),努力讓農民聽得到、聽到想聽的、而且聽得懂的,著力培養一批勝任現代農業發展需求的新型專業農民。二是要做給農民看。健全多層次的示范引導基地,不斷完善示范帶動機制。要圍繞主導產業(如螃蟹、葡萄等),建立市有示范基地、鎮有示范樣板、村有示范主體的多層次的引領帶動機制。三是要指導農民干。完善多樣化的指導服務模式,不斷完善公益職能與社會化服務有效銜接和融合的服務機制。為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全程、精準和高效的指導服務。
3、強化農技推廣的制度建設,為科技支撐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力。一是完善績效考核制度。將農技推廣在助推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和服務對象的滿意度作為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支持農技推廣單位與經營組織協同開展農技服務,鼓勵農技人員提供技術增值服務并合理取酬;建立將考評結果與績效工資、職稱晉級和年終評優直接掛鉤的激勵分配制度。二是完善監督問責制度。市業務主管部門和鎮政府依法強化對農技推廣單位監督和考評;市鎮紀監部門將農技推廣工作作為重大民生工程實行監督,對懶政不作為和亂作為的給予問責;逐步建立完善社會監督制度。三是完善經費保障制度。市鎮財政預算內應保障用于農技推廣的資金,并按規定使該資金逐年增長;對市鎮主導產業發展中農技推廣經費應專門立項給予保障。為農技推廣注入活力、加大壓力、激發動力,更好地支撐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助推鄉村產業振興。(江蘇泰州興化市竹泓鎮農技服務中心 虞建軍,2022年9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