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空間規劃標準體系是指導和支撐各級各類國土空間規劃編制的重要基礎,也是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建立全國統一、權責清晰、科學高效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發揮著基礎性、引領性作用。
國土空間規劃標準化的新要求
《自然資源標準體系》中國土空間規劃部分,充分借鑒了《國土空間規劃技術標準體系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以下簡稱《三年行動計劃》)中“多規合一,繼承發展”“需求牽引,系統推進”“包容開發,實施導向”的原則,圍繞編制審批實施監督全生命周期和全域全要素的管控需要,將體系劃分為“國土空間規劃基礎通用”“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審批”“國土空間規劃實施監督”“國土空間規劃信息技術”4個部分。
目前,國土空間規劃領域已發布實施5項標準,分別是:《國土空間規劃城市設計指南》《城區范圍確定規程》《社區生活圈規劃技術指南》《國土空間規劃城市體檢評估規程》《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技術規范》。這些標準從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審批與實施監督及信息化等方面出發,為國土空間規劃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基本指引。
《三年行動計劃》提出,到2023年要組織開展30余項標準制修訂工作,形成一批具有鮮明特色的標準,基本覆蓋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審批、實施、監督、技術、方法、管理、信息平臺等各方面。針對《三年行動計劃》《自然資源標準體系》的安排,本著“急用先行”原則,首先應制定基礎通用類及編制審批類標準,助力國土空間規劃編制與實施體系的不斷優化,保障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審批的順利開展;其次,根據工作需要制定實施管理監督及信息技術類標準,起到支撐國土空間分析評價、國土空間規劃成果審查與管理、國土空間規劃實施監督、社會公眾服務等作用,將常態化實施監督體系深化落地。加速推進“五級三類”國土空間規劃編制規程、城市體檢、城市更新、城市設計、大數據等標準的制定,用標準促進規劃工作順利開展。
增強標準化在規劃中的作用
依據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原則,建議增強標準化在國土空間規劃中的作用,加快急需及重要標準制修訂。自“多規合一”以來,規劃工作產生了許多新方法、新技術,而目前使用的標準不足以滿足現有工作需求,導致出現了新舊標準銜接不到位、標準發布實施趕不上專業技術發展、基礎通用標準研制不夠深入等問題。因此,應針對“多規合一”要求,統籌各類規劃標準,根據工作需要加快標準制修訂工作的推進效率與質量,加深對新專業領域標準的研制工作,讓標準發揮及時性、適用性等作用。
一方面,建立上下貫通、左右協調的傳導機制。根據各級各類要求,所對應的標準應相互協調統一。在國土空間規劃工作中不僅要實現詳細規劃、專項規劃與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目標一致、體系明確、傳導清晰的目標,標準的編制也應建立明確、協調、統一的傳導機制。在遵循“連續、穩定、轉換、創新”原則基礎上,構建國土空間規劃標準體系,需要與現有空間類規劃標準進行銜接,加強對新技術、新發展的研究。
另一方面,建立專業的國土空間規劃標準化團隊,強化標準化技術支撐能力。在人才儲備方面不僅要培養熟悉標準化工作的人才,也要培養精通專業技術的復合型高層次人才隊伍。
結合新形勢下國土空間規劃發展需求及技術標準制修訂工作要求,加強相關業務培訓。培訓內容不局限于標準編寫程序、規則、標準化理論知識、標準化工作趨勢和具體標準宣傳貫徹等方面,還應注重關于標準化政策文件、國際標準化工作的開展情況等宏觀層面,提高標準化工作人員的整體認知與能力。
來源:中國自然資源報
責任編輯:譚冰杰